产品的形象塑造在销售的各个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适应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影响到消费行为的构成,最终影响到商品销售这一目的。
包装商品,塑造品牌形象,一方面要受内在特质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要受外在环境的制约。产品有一个好的质量,再加上满意的包装,即形象塑造,使其所传达的信息,处处让人感觉到质量的存在。使品牌形象具有适应消费大众和市场等这些适应性系统的能力。同时,设计也会给商品带来被消费者所认同的附加值,以实现设计的目的。
从适应性和满意原则来看包装设计,其适应性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功能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大众审美需求即精神功能的适应性。无论哪方面,设计者和消费者都是寻求满意者。
“设计科学认为,人们在实际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总是以‘满意’原则为准则去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设计者在备选方案的挑选过程中,或者是在复杂思维的问题求解过程中,首先,让自己成为—个寻求满意者,遵循满意原则,同时,更要考虑消费大众的满意度。
为了使设计能够实现设计的目的,即被大众消费者所认同并且满足其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大众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姑且把产品特质称为适应性系统的内在特质或内在环境,产品形象塑造与大众消费的关系称为外在环境。凡是经过人设计制造出来的东西、人工物或设计产物都是适应性系统,包装亦如此。实现满意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须首先做到对设计方案的自我满意,进一步考虑到消费市场及市场反馈,实现包装功能,结合适应性系统的内、外在环境因素来贯穿设计思维这一问题求解的全过程,以实现设计的目的。
适应性与满意原则给设计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因素值得研究。产品的内在品质要通过对其产品的包装设计来体现,塑造一个符合产品自身品质的形象。一个品牌形象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对其传达出的信息反映如何?是否符合设计的实际目的,如果一件商品其内在品质与包装设计不符合,例如:“过分包装”。包装的价格成本往往高于商品的价值,一是包装层次过多,超过一般商品的包装层数,里三层外三层的,使消费者难见其商品的真实面目;二是包装材料超标准,能用纸质的,使用塑料,能用塑料的。偏要用金属或陶瓷,能用薄型的,要用厚型,能用国产的,却偏用进口的等等,造成包装成本偏高,造成资源浪费,使得本末倒置。一味地在以提高包装档次来提高商品的价格上猛下工夫,想以此获得市场份额,提升商品的销售利润,包装与内在商品的品质不符,这样的商品形象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是欺骗。再有,那些不讲究商品包装,常常是一流的材料,二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使优质的包装材料没能将产品质量体现出来,没有把产品信息真正传达给消费者,使优良的产品价值失陷,这也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无论是过份包装还是不讲究包装都不能真正体现商品的价值,当然也不能使消费大众满意。包装毕竟不是独立的商品,其价值总是依附于被包装产品来实现的,同时,也给商品带来附加值。
每个人都是寻求满意者。满意原则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人,是寻求满意者,他的思考、决策或选择过程要遵从满意原则,即:根据产生欲望并以境况优劣程度来调节欲望水平的机制,来确定什么是“满意”或“好”,寻找备选方案。直至找到一个“足够好”的方案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