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色彩观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一个物理性的视觉结构,更是一个精神性的情感结构。它不仅表明中国人对色彩科学的认识,展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色彩理念,同时还展现了中国人对内向色彩和外向色彩异质互动多方面积极发现的态度。约公元前3000年,色彩便具有明确的五色象征意义,其中很多观点自那时起直至现代都一直得以沿用。
五色中,黄色是中心色。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居于诸色之上,是居于中位的正统颜色,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它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禁止平民百姓使用。红色对应五行中的“火”,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炉或热血、鲜花等,是希望、忠诚、健康、幸福的象征,在中国象征吉祥喜庆。青色对应五色中的“木”,象征着生机勃发的春天,也有平静深远之意,也是平民百姓衣着服饰的常用色调。如《诗经·郑风·子衿》中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亦有“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描述。黑白两色是为极色,是阴阳学说用来表现阴阳两极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色彩。黑色是全无反射的黑体,象征任何颜色全无的纯阴之极,白色是所有颜色完全反射的白体,象征全色都有的纯阳之极。黑白相存,万物相生。此外,古代黑色被称为玄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贵的颜色之一,是最神秘之色,含有永恒的意味。
古人从色彩实践中发现这五种色彩是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它们必须从自然界的原料中提取,而它们相混则可以得到丰富的间色。(又称奸色,意为不好的颜色)孔子想极力维护西周的礼制以及“五色章服形制”。春秋霸主齐桓公好服紫,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便更是疾呼:“恶紫之夺朱也。”紫、朱作为颜色并无优劣,但依礼,“朱”为正色,“紫”为间色,“紫”夺“朱”,被孔子隐喻为是对礼的秩序的破坏。但因时间和环境的不同紫色有时也被看做是神圣的色彩。如成语“紫气东来”表示祥瑞之意,皇帝居住的内城称做“紫禁城”等。正是有了问色,人们在“随类赋彩”时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问色”更是必不可少的色彩种类。
“五色审美观”中的色彩象征,表现了中国人以自发性哲理,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属性在宏大的时空变化中进行色彩把握,这种内在本质与外在宇宙的关照是中国色彩象征长久存在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