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产包装设计地域文化提高经济功能
特产包装设计与一般意义上的包装有一定的区别,体现在民族性以及地域性上,且形象鲜明。特产包装设计在形式的塑造上是综合性质很强的一门实用艺术,体现着在“实用”、“艺术”、“民俗”上。但是,目前对特产包装设计的认识上还存有一定的错误认知,所以,我们需要长远考虑土特产包装设计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让特产包装设计成功走上品牌发展路线的战略高度,再而不断创新的设计新特产包装设计。如何让特产包装设计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唯有创新,通过运用地域文化的经济功能,提升特产包装设计的地域文化附加值以及使用价值。充分发挥特产包装设计的长处,避免短处,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土特产,喜欢上土特产包装,提高传统土特产在市场中的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特产包装设计汲取地域文化元素,我国历史悠久,风俗多样,民间美术丰富多彩,在世界上也是极富特色的。地域性图文大量存在于民族服饰、织绣、年画、皮影、剪纸壁画、脸谱等艺术形式中,多来自于民间,是一个地方长期积淀下来的艺术成果,也最易被民众接受,将其运用于特产包装设计,不仅体现了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也反映了审美价值。
特产包装设计挖掘自然材料的文化内涵土特产包装作为一种强化视觉形象的手段,它的品牌化需要注入地域性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自然材料都是传达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中要充分地加以运用、移植和放大。如梅象征高傲,兰花象征高雅,荷花象征清廉,葫芦表达如意,藤条象征不屈不饶等等。在我国土特产的天然包装设计材料中,竹子是运用最广泛、最普及的材料。碧绿的 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构成,给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光泽。竹子的生命力强,韧性足,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长寿、气节、幸福和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象征的是真实与奉献。
特产包装设计要巧用自然材料的原始肌理,包装由于材料的不同配料、组成和构造,使人得到不同的材质表面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包装的视觉、触觉质感是由包装的材料、质地以及包装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给我们不同的感觉,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经常利用自然材料触视觉肌理来表达特产包装设计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例如由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就是视触觉理念导入包装设计的典范。他创造性地把猕猴桃的真实表皮材质肌理利用到包装纸材的设计中,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判断出商品的属性和相关信息。肌理的运用不一定要覆盖整个包装设计,部分运用往往达到出奇不意的包装效果,因为通过材质的对比,能加强视觉刺激,强化品牌的视觉冲击力。特产包装设计用的材质除了真实的自然材料外,还可以用特殊纸张、塑料等,通过加工、冲压等工艺产生各种仿自然材料的肌理。譬如木纹、石纹、植物纹等,逼真地再现自然,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觉。特产包装设计行业需要被重视,通过探索和研究特产包装设计,促进土特产行业发展,创新美化设计特产包装设计,策划发展土特产品牌,最终增加特产包装设计产品在市场上当占有率。
特产包装设计可以参考民间美术形式,地域性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城乡差异大,往往有不同的审美习惯,民间美术形成及发展的空间特征。在设计中不应把南方的竹类材料硬运用在北方水果商品包装上,也不应把四川泡菜做成易拉罐式包装。民间美术是融合在具体的民俗生活的艺术形式,因而每一种民间美术形式的产生、发展、传播、消失都要受某—具体地域内生产及生活因素、人文因素等条件的制约,由此而形成独特的地方风貌。土特产包装和民间美术相结合,从形式上看,包装将呈现出单纯的、地方色彩极浓的特点;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注重包装设计的适应性,特别是对某些地区民族特定风俗习惯的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