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是指容器的设计和包装的版面设计,意在通过对商品的包装设计,达到保护商品、促进销售、便于使用和提高价值的目的。本文中的包装设计是指包装的版面设计。
包装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片和标志。三种元素都是用于视觉传达的视觉符号,当三种元素处于同一包装平面时,需要将三者按照美的规律和符号含义进行构成和编排设计。美的规律即为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称、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包装设计的版面编排固然要依照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原则,但最终达到的是多样统一的形式美。从这个层面而言,包装设计的版面编排就是一种艺术活动,同纯艺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纯艺术和包装设计都具有形式层面和内容层面,都营造有意味的形式层面。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在西方艺术中表现为“空白”,在中国艺术中表现为“留白”。
关于“空白”,现代格式塔心理美学论认为,艺术的形式的力(物理)与人的内在世界的力(心理)在形式结构上具有“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当二者的形式结构相同,就会产生物我同一,外在对象和内在感情合拍一致的审美感觉。但是,当人们面对一种局部的、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形式时,会按照已有的审美经验,迫使大脑去对之进行纠正、补足,使之完整。“留白”是中国艺术独特的造境方式,它通过超以象外,而得其环中,营造一种“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儒道思想是形成中国艺术思想的主体,道家的老庄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是虚实相生,而虚是一切真实的原因。儒家的孔孟认为“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不可知之就是虚,因此,儒家也讲虚实,只是认为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虽然二者各成体系,但在虚实问题方面却有一定的共识。这种虚实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的艺术,甚至成为中国艺术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戏剧舞台的虚空、书法中的计白当黑、绘画中的“马一角,夏半边”、园林的空间处理、建筑的营造都体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
“留白”即是虚,但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虚无,它是一种藏境的手法。“留白”是一种经过联想和想象的营造同时创作者情感灌注所形成的意象空间。比如,山水画中在山的腰部留出一段空白,意在表现山的高大崇高之意。或者为了表现画家孤独寂寞之情,则会在纸上绘出一叶扁舟,其它地方则不着一墨,似乎那一片空白是水,也是天,似乎什么也不是,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也正是这片“留白”让创作者可以在创作中玩味形式层面所带来的深层意味,让欣赏者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激发审美经验,通过欣赏“化景物为情思”的形式层,进而体悟艺术之意境。同时,也让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之时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从而解读和扩展作品“留白”部分的内涵。无论是“留白”,还是“空白”,二者都给予了接受者充分的重视,都认为接受者能够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现代包装设计中采用“留白”手法同样也是重视接受者对丰富作品内涵的重要性。“留白”以虚为虚,以实为实,化实为虚,营造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意境。这种“留白”能够在接受者的心理上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诱发人们在过去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审美态度,直观观照包装设计的版面形式,进而调动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能力对版面形式的内涵进行体悟。
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包装设计的版面编排是设计师运用文字、标志、插图和色彩等符号语言,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材料将创作构思传达出来的过程。文字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记录信息和信息叙述的功能,在包装设计中,通过对字体进行设计和编排,使其具有商品识别、功能介绍和情感传达的作用。标志是用精炼的形象代表某一事物和表达特定的含义,包装设计中的标志则具有企业形象和品牌识别作用。插图具有视觉焦点和对文字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色彩的配置具有明确产品特性和与消费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各元素之所以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皆源于历史的积淀。因此,一幅好的包装版面不应该只是元素的简单堆贴,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元素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根据各符号元素的内涵按照美的规律将这些元素进行组合,设计出具有对比而又统一的优美形式,使之成为能唤起接受者想象空间的有意味的形式,进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欣赏、消费和批评。
运用“留白”手法对文字、标志、插图和色彩等元素进行合理的位置经营,就能够在包装的版面上形成虚实空间。这种虚实空间清新明快,具有节奏感,它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在轻快的呼吸。当接受者去感受包装作品之时,能够感到它的形式构成具有一种感召力,能够与人的情感相同构,可以让人在实体所营造的虚体空间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去体悟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理想境界。
现代包装设计中采用“留白”手法,追求的是用含蓄的艺术手法,将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物态化为视觉语言,进而营造深邃幽深的意境。这种视觉语言不仅能够营造以少胜多的形式美,而且让接受者在消费和欣赏包装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与包装进行对话,释放自己的情感,更加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